阿巴拉契亚煤田是世界产量最大的煤田。位于美国东部阿巴拉契亚高地,分布在美国东部的9个州(西弗吉尼亚、宾夕法尼亚、肯塔基、俄亥俄、亚拉巴马、弗吉尼亚、田纳西、马里兰、佐治亚)。成北东—南西向延伸,长1200~1250千米,宽50~300千米,厚500~900米,含煤面积18万平方千米。含煤地层属石炭纪。
 
美国石炭—二叠纪煤田。位于美国东部阿巴拉契亚山地,呈北东—南西向延伸,长1,200~1,250千米,宽50~300千米,面积18万平方千米。煤炭资源量3,168亿吨(占全国9%),储量2,526亿吨(其中烟煤和无烟煤分别占全国25%和95.6%),年产量长期达4亿余吨(占全国50%)。晚石炭世—早二叠世近海型煤系厚500~900米,主要由砂泥岩、石灰岩和煤层组成。煤层主要位于上石炭统,含煤23~42层,其中可采煤层12~22层,层厚1~3米,煤层稳定。下二叠统仅含数层可采煤层,层厚一般小于1米,仅位于煤田北部。阿巴拉契亚煤田煤类齐全,其中褐煤占0.7%,位于南部亚拉巴马州;烟煤占92.5%,以炼焦煤为主;无烟煤占6.8%,位于北部宾夕法尼亚州东部。煤的灰分平均14%,硫分平均1.9%,发热量30~33兆焦/千克,原煤易选。本煤田为一北东向复向斜,两翼平缓,北部煤系近于水平,南部褶皱断裂较发育。因煤层埋藏浅,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的产量约各占50%。地下开采85%为平硐,其次为斜井,平均采深小于100米。采区煤层顶板坚硬,断层少,瓦斯含量低,生产效率长期保持世界领先,矿山规模一般不大。1750年开始产煤,1918年产量即达4.6亿吨,为世界最大的煤炭基地,也是美国最主要的炼焦煤和出口煤基地。2007年产煤3.51亿吨。
 
阿巴拉契亚煤田(Appalachian Coal Basin)主要有砂泥岩、石灰岩和煤层组成,与下伏下石炭纪和上伏第四系冰碛层均成不整合接触。含煤面积18万平方千米。含煤地层属石炭纪—早二叠纪近海型煤系,煤层主要位于上石炭纪。900米深度内的地质总储量为3107亿吨,1991年1月1日探明储量937.6亿吨,其中可采储量499亿吨。阿巴拉契亚煤田以盛产优质炼焦煤闻名于世,煤田北部的匹兹堡煤层,面积5440平方千米,探明储量120亿吨,挥发分37%,灰分7%,硫分2.2%,发热量32.35兆焦/千克。在宾夕法尼亚东部,有美国唯一的无烟煤资源。亚拉巴马州有少量褐煤。该煤田开采条件十分优越。99%是近水平煤层,煤层平均厚1.7米,矿井平均开采深度仅70米,许多地方可露天开采。矿井广泛采用短壁采煤法和大型无轨采运设备。阿巴拉契亚地区矿产资源丰富,雨量充沛,水陆交通便利。其近代煤炭工业在19世纪60年代南北战争以后兴起,20世纪初已成为世界最大煤炭基地。后来在采煤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拥有煤炭、电力、钢铁、机械等行业的巨大工业中心。1991年生产商品煤4.16亿吨(原煤约4.78亿吨)。
 
阿巴拉契亚煤田形成过程与其他煤田相似,在整个过程中是经历了植物残骸的堆积、压实、热解、煤化等阶段,最终逐渐演化成我们看到的煤炭。
 
阿巴拉契亚煤田形成于二叠纪晚期至早三叠纪时期,约2.9亿至2.4亿年前,当时的阿巴拉契亚地区是一个湿地和沼泽环境,植被茂盛。大量的植物残骸在这个环境中逐渐堆积,形成了厚厚的植物层。
 
随着植物层的不断堆积,上方的植物残骸对下方的植物层施加压力,使得植物层逐渐压实,同时,湿地环境中的水分和压力也会促使植物层的压实。这个过程中,植物残骸中的水分和气体被逐渐排出,植物层变得更加致密。
 
植物层逐渐埋藏在地下,受到地壳的压力和地热的影响,植物残骸开始发生热解反应,在高温和高压的条件下,植物残骸中的有机物质发生热解,产生大量的气体和液体,这个过程中,植物残骸中的纤维素和木质素分解为烃类化合物,而这样的过程就形成了煤的前体物质。
 
后期,随着事件不断演变,煤的前体物质逐渐煤化,并且在高温和高压的条件下,后期又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最终形成了煤炭,当形成煤之后,煤当中的无机质含量就会增加,从而形成具有煤质特性的煤炭。
 
阿巴拉契亚煤田的规模之大可以通过地质构造和沉积环境来解释。阿巴拉契亚高地是一个古老的山脉,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和地壳变动,这些构造运动导致了地壳的抬升和沉降,形成了广阔的盆地和断层。在这些盆地中,沉积物堆积并逐渐转化为煤炭,同时,湿地和沼泽环境的广泛分布也为植物残骸的堆积提供了条件。
 
科学家对煤田形成机制的研究
 
科学家对煤田形成机制的研究主要涉及煤的形成过程、地质条件和生物演化等方面。
 
首先,科学家通过对煤田的地质学研究,了解了煤田的地质构造、沉积环境和沉积相等方面的信息,地质构造对煤田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构造运动和地壳变动会导致地壳的抬升和沉降,从而影响煤田的形成,沉积环境和沉积相则决定了煤田中植物残骸的堆积和保存条件,湿地和沼泽环境有利于植物残骸的堆积和煤化。
 
其次,科学家通过对煤田的矿物学研究,了解了煤中的矿物组成和矿物形成的机制,煤中的矿物主要包括粘土矿物、碳酸盐矿物和硫化物等,矿物的存在和分布反映了煤田形成过程中的地球化学环境和矿物沉淀的机制,例如硫化物的存在表明煤田形成过程中存在硫化物的沉淀和硫化反应。